陕西投档线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最低位次排名

发布时间:2025-04-10 06:22:40

今日徐老师最新收到很多同学,咨询关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录取分数线的问题,包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录取位次以及招生人数的数据,本文徐老师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近五年的录取数据做一个完整的分析总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最低位次排名

一、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的历年录取分数从低到高的区间为375分至444分,录取位次在108026 至30277排名区间,陕西的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可以考虑报考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8026名;

2、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4102名;

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7261名;

4、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9000名;

5、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2815名;

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22-2018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完整数据表

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22 陕西 理科 382 108026 69 本二
2022 陕西 文科 410 45266 34 本二

2、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21 陕西 理科 375 104102 75 本二
2021 陕西 文科 428 37310 28 本二

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20 陕西 理科 402 97261 89 本二
2020 陕西 文科 467 30277 14 本二

4、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19 陕西 理科 417 99000 114 本二
2019 陕西 文科 467 31599 20 本二

5、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18 陕西 理科 397 102815 130 本三
2018 陕西 文科 444 33754 20 本三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广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最低位次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四川预估录取分数线2024年多少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贵州公海彩船登陆平台招生计划2024(人数+代码)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浙江公海彩船登陆平台招生计划2024(人数+代码)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广西预估录取分数线2024年多少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分数线(附2020-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陕西预估录取分数线2024年多少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招生批次有哪些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黑龙江公海彩船登陆平台招生计划2024(人数+代码)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分数线(附2020-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新疆预估录取分数线2024年多少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最低位次排名

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校现有全日。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