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在四川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更新:2023-09-22 00:14:59 欢迎来到公海,欢迎来到赌船!

一、江西师范大学在四川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四川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江西师范大学在四川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5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9101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1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6170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566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9254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526分,最低录取位次为84241名。

二、江西师范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北京不限2020本科523230560436
天津不限2020本科A586172836476
河北理科2020本科581450200415
河北文科2020本科57780680465
山西文科2020本一B54554140542
山西理科2020本一B537328710537
黑龙江理科2020本一A538167730455
黑龙江文科2020本一A53832830483
上海物或化2020本科491176782400
上海不限2020本科475215779400
江苏理科2020本一3576038441347
江苏文科2020本一3521431132343
浙江不限20201段594--0594
浙江不限20202段575742990495
安徽理科2020本一5684109673515
安徽文科2020本一5678485131541
福建文科2020本科56251830465
福建理科2020本科547249540402
江西理科2020本一568243090535
江西理科2020本一566255460535
江西文科2020本一56655530547
江西文科2020本一56459310547
江西文科2020本一56361540547
江西理科2020本一562274420535
江西文科2020本一55390150547
江西理科2020本一548353040535
江西文科2020本二542126410488
江西理科2020本二527493560463
江西理科2020本二527489210463
山东不限20201段55869180162449
河南理科2020本一5945013252544
河南文科2020本一585922649556
湖北理科2020本一56332362110521
湖北文科2020本一559641189531
湖南文科2020本一59255790550
湖南理科2020本一577261160507
广东理科2020本科54361257161410
广东文科2020本科5431701094430
广西理科2020本一522303190496
广西文科2020本一51375930500
海南2020本科66927031463
海南物或化或地2020本科65833982463
海南史或地2020本科64642925463
海南物或化2020本科63849677463
海南不限2020本科632554334463
海南物或化或生2020本科615742113463
海南物或史或地2020本科60784083463
海南2020本科5861149344463
重庆文科2020本一564571052536
重庆理科2020本一5492126235500
四川理科2020本一566492540529
四川文科2020本一55191010527
四川理科2020本一526842410529
四川文科2020本一511261700527
贵州文科2020本一578443541548
贵州理科2020本一5362018171480
云南文科2020本一585476943555
云南理科2020本一5612383290535
陕西文科2020本一554628838512
陕西理科2020本一5013375846451
甘肃文科2020本一55036060520
甘肃理科2020本一494208780458
青海文科2020本一51096513439
青海理科2020本一458401217352
宁夏文科2020本一549181421523
宁夏理科2020本一478690829434

三、江西师范大学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23.69余万册,电子图书349.57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

历史沿革 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

办学 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

学科建设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设有23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89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A类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进入B类学科。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8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3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专业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万种新教材5种;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一流专业(优势专业)11个,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课程育人共享计划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从1999年开始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培养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机制,着力培养符合需要的“厚专业基础、宽学科口径、高品德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起在省内开始按一本线招生。年来,学校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的目标定位,着力满足学生对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教师及其教学方式方法、对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2012年起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起开展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1000人),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2015-2018年)中,我校共有66个专业参评,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28个专业排名第一,累计57个专业排在前三。在有5个及以上学校参评的专业中,我校有20个专业名列榜首,数量并列居全省第一;45个专业排名前三,比例全省最高。2016年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全国地方师范大学首个、江西省唯一获批的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2018年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筛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基地),4个CTTI(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2个省级重点智库,6个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创新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2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社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0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大招标项目4项、重点项目1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4项;获得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30余项。2012年以来,学校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均超过1亿元,4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国师范院校前10位。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重大委托项目3项,年度项目的立项总数列全国高校第7位,在全国师范类院校和全省高校中均列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2(2018年)项。学校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布的2018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位居全国高校中排名第77位。学校共办有期刊5个,其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心理学探新》等3种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心理学探新》等2个刊物为CSSCI来源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核心期刊,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同时入选国内三大权威评价系统核心期刊的高校综合性学报。

师资队伍学校校本部共有在编教职工2630人,其中专任教师1750人,博士818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18.69%;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5.0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86.23%。

  国家级优秀人才方面,学校现拥有院士3人(双聘),国家“”人选4人,“青年”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中科院“”入选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公安部第五届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1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在省级优秀人才方面,目前学校拥有省“双千计划”人选17人,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4人,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8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46人,“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37人(含柔性引进10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9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7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9人。学校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学生竞赛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校团委在全国师范院校中第一个获得由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社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学校报送的《纯洁.朝气.责任—努力培育青年精气神塑造青年新形象》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音乐学院合唱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专业组声乐类金奖;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和她的队友们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第16届亚运会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劳义同学勇夺亚运会男子100 米决赛冠军,成为我国在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男子百米冠军;2011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创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学校历来高度重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将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台。学校在2013年、2015年、2017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实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特等奖“零”的突破,是江西省唯一实现“挑战杯”竞赛特、一、二、三奖项全覆盖的高校,成功跻身全国50强行列,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具有“挑战杯”竞赛发起资格的高校;在2014年、2016年、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创业计划赛”金奖1项、“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1项、“公益创业赛”金奖1项,11项银、铜奖,是江西省唯一实现“创青春”三大主体赛事金奖全覆盖高校,学校多次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学生获奖总数列全国第1位( 并列)。2017年9月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体总分跻身全国20强并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奖。2018年10月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1金2银2铜,实现金奖零的突破,总分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蝉联全国先进集体奖。

教师教育学校坚守地方师范大学使命,发展教师教育办学传统、优势和,在全国率先“红土地支教实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坚骨干力量。学校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大学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合作,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构建了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力取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取向的教师养成教育体系。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立项建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项,2017年入选教育部“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院校, 2018 年获基础教育类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二等奖2项(含第二单位1项)。从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本科公费师范生教育试点,2017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音体美专业师范生赴农村小学实支教活动”。建立了全省日访问量最大的“江西教师网”,有效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机考办公室、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等均设在我校;承担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核大纲”“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等教师教育项目的研制和开发建设工作。

社会服务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服务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科学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解放后,学校积极支持和帮助筹建地市大专院校,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年来,学校注意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以及在我省独有的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优势,打造赣鄱文化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基础学科和理工类应用学科优势,优化创新科研服务体系,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剂、布、膜、湖”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总投资1亿多元的“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突破;LED外延材料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依托学校纳米纤维技术、由学科科研人员创办的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亿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隆重奠基,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在60亿元以上,是我校又一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案例;方志远教授七登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国史,先后评选为《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和“最受欢迎节目”。大学科技园2011年成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基地”,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获批全国师范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014年获批国家科技部“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台”,2017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库”和“智囊团”作用,2015年创办智库内刊《江西发展研究》,刊发的34篇研究报告均获省领导批示。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有70余份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00余次,其中中央领导批示2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0余次。创刊于2016年的内刊《苏区振兴论坛策论专报》刊发的22篇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2018年的研究报告《国家民委对口支援乐安县的经验与启示》获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批示。2018年12月我校图书馆获评 “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苏区振兴研究院申报的两家智库均入选省重点新型智库试点建设单位,苏区振兴研究院并入选CTTI中国高校百强智库,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进入中国智库(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的研究院,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革命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研究的百强智库,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合办的“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

国际合作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8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招收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學習,与10余个海内外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承办了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和巴勒斯坦圣城大学孔子学院,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校友工作办学79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45万名,一大批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骨干人才,现在江西半数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江西师大的毕业生,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汤赛南、谢维和,国家级教学名师赖大仁,全国模范教师彭娟等。学校校友中还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中正大学时期校友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重点大学校长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蒋建,著名制浆造纸专家陈嘉翔,国家最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徐柏容,著名诗人公刘,著名军旅作曲家李非,著名书法家沈鹏,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等,也有师院或师大时期校友如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原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原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沈德咏,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上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萌,国家信访局局长、党组书记舒晓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范卫,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刘克强,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中国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熹,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省铜业公司前董事长李保民,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辉,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趣分期创始人罗敏,奥运会冠军杨文军、金紫薇,第十七届华表奖获得者张品成等。学校在校友会网2019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位居全国高校第83位,2019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行榜位居榜中第75位,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居全国高校第135位。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求,朝着建设一所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而奋斗,努力在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伟大实践中再谱新篇。

最新图文

吉林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06:0:02

吉林大学在宁夏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23:0:55

吉林大学在内蒙古省2020年

时间:2023-09-21 04:0:31

吉林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21 13:0:3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