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投档线

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最低位次排名

发布时间:2025-05-20 23:17:59

今日徐老师最新收到很多同学,咨询关于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的问题,包含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位次以及招生人数的数据,本文徐老师将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五年的录取数据做一个完整的分析总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最低位次排名

一、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的历年录取分数从低到高的区间为356分至465分,录取位次在73503 至36747排名区间,黑龙江的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可以考虑报考河南理工大学。

1、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2987名;

2、河南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在黑龙江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1861名;

3、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0809名;

4、河南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在黑龙江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1527名;

5、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5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3503名;

二、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22-2018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完整数据表

1、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22 黑龙江 理科 415 42987 32 本二A
2022 黑龙江 理科 418 41861 16 本二A

2、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21 黑龙江 理科 378 50809 32 本二A
2021 黑龙江 理科 406 41527 16 本二A

3、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20 黑龙江 理科 356 73503 32 本二A
2020 黑龙江 理科 440 44046 16 本二A

4、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19 黑龙江 理科 420 56472 16 本二A
2019 黑龙江 理科 478 36867 32 本二A

5、河南理工大学在黑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所在批次/段
2018 黑龙江 理科 405 55368 15 本二A
2018 黑龙江 理科 465 36747 30 本二A
河南理工大学和安阳学院哪个好 2024分数线排名对比
昆明理工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哪个好 2024分数线排名对比
河南理工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分数线(附2020-2022最低分排名怎么样)
河南理工大学和长春工业大学哪个好 2024分数线排名对比
河南理工大学和河池学院哪个好 2024分数线排名对比
河南理工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哪个好 2024分数线排名对比
北京建筑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哪个好 2025分数线排名对比
河南理工大学在陕西预估录取分数线2025年多少分
河南理工大学和邵阳学院哪个好 2025分数线排名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哪个好 2025分数线排名对比
烟台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哪个好 2025分数线排名对比
河南理工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2025分数线排名对比

三、河南理工大学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简称“HPU”)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在黄河之滨、太行之阳的焦作诞生,成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简称“焦作矿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简称“JMI”)和焦作工学院(简称“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简称“JIT”)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骨干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矿泰斗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和张仲鲁、张清涟、张伯声等众多学者先后执校任教,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特殊贡献。历经时艰形成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和“。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