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省分数线

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吉林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9-17 23:24:55

一、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吉林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吉林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吉林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40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5117名。

二、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天津2020本科A521316443476
天津2020本科A501360036476
河北文科2020本科5411980811465
河北理科2020本科5249422839415
山西文科2020本二A5061419910469
山西理科2020本二A4856578040449
内蒙古文科2020本二A487112714437
内蒙古理科2020本二A3834468016333
辽宁理科2020本科4526322610359
吉林理科2020本二A407451177336
上海不限2020本科439294653400
上海史或政2020本科436301032400
上海2020本科435303203400
上海2020本科----0400
江苏理科2020本二33411228731313
江苏文科2020本二327295959284
浙江不限20201段596515250594
浙江不限20202段5261276140495
安徽文科2020本二537221337499
安徽理科2020本二5049277835435
福建文科2020本科5181303711465
福建理科2020本科4825172739402
江西文科2020本一5471097457547
江西理科2020本一53543925294535
江西理科2020本一5354392513535
江西文科2020本二52619795408488
江西理科2020本二50467638697463
江西理科2020本二483857380463
山东不限20201段49817340830449
河南文科2020本二546280759465
河南理科2020本二53512343538418
湖北理科2020本二4917154414395
湖北文科2020本二489243381426
湖南文科2020本二546215789526
湖南理科2020本二4988154234464
广东文科2020本科506385794430
广东理科2020本科48212841916410
广西文科2020本二463183880381
广西理科2020本二422820820353
海南不限2020本科569144541463
海南2020本科557167523463
海南2020本科551179501463
重庆文科2020本二504190801443
重庆理科2020本二4665864514411
四川文科2020本二5132495210459
四川理科2020本二50011075725443
贵州文科2020本二5241574310463
贵州理科2020本二4447044030384
云南文科2020本二52719581648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846281619440
陕西文科2020本二492211922405
陕西理科2020本二437725208350
甘肃文科2020本二506111532439
甘肃理科2020本二4364741718372

三、景德镇陶瓷大学简介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47年设置专科建制的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成为当时江西省五所专科高校之一;1958年设置普通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原轻工业部所属的八大轻工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和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校概况:学校现有湘湖等三个校区,占地2000余亩。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研究生1321人(博士生78人),留学生百人,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专任教师78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339人、博士170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水人才50余人,各类国家级艺术大师26人次,各类省级专家人才200余人次。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48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覆盖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机电、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学科群,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的全产业链高水专门人才。“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学科进入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设计学”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美术学”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十、江西省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江西省第二,学校综合得分位列江西省第四。

教育教学: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训基地1个。学校坚守“脑手并用、科艺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三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衔接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独特育人氛围。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200余项,其中,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金奖、全国税法知识竞赛金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良好,自主创业率高,连续六年位列全省高校第一,学校荣获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先进单位。2018年,学校《“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再次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学校始终致力于陶瓷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建成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首个)、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台和绿色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9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台以及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学校拥有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全国陶瓷信息中心和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形成了全方位服务并引领陶瓷产业发展的完整支撑体系,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0余项,推动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构建和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学校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江西、广东、山东、广西等产瓷区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2016年,学校教师课题组《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膜》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基于序列信息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类型预测》项目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科技部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江西省唯一)。学校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陶瓷》、《陶瓷学报》和《中国陶瓷工业》等学术期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

艺术创作:学校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扎实推进中华陶瓷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普及。学校汇聚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家和教育家、陶瓷艺术界领军人物,承担并完成了《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等一批国家、省部文化建设重大出版工程,开创与发展了“现代民间青花”“陶瓷综合装饰”“现代瓷画艺术”等艺术表现形式。学校承担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礼瓷、特制瓷设计制作任务,30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余件作品在全国美展等重大评比中获奖,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金、铜奖各1项,实现了建国以来江西在国家级美术最高奖中金奖零的突破。2015年,学校入藏英国白金汉宫的两件陶艺作品《祥和》《岁岁和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对外交流:学校是江西高校中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行业背景深厚、学科鲜明的大学,曾作为全国最具的高校之一(江西惟一)赴俄罗斯参加教育部组织的“21世纪中国大学展”。学校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已成为我国开展国际陶瓷科技、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学校先后为伊丽莎白、丘吉尔、杜鲁门等国外政要设计制作礼品瓷并流传至今,1958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了来自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3000余名留学生。学校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和国际陶艺家协会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联合培养艺术人才,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合作院校韩国圆光大学、韩国檀国大学启动实施“3+1+2”合作办学项目,建立本、硕、博联合培养“立交桥”。“JCI-WVU国际陶瓷艺术家工作室”项目被美国国务院出版的《中美关系200年》列为“中美民间交往的典范和新高潮”。年来,学校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代表国家先后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高水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先后主办了20余次陶瓷工程、艺术、文化、教育类国际研讨会。学校先后在韩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设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探索实施中华陶瓷文化传播工程。

人才培养:学校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为使命,践行“诚朴恕毅”的校训精神,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基地办学优势,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学校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陶瓷专门人才,仅在广东佛山,就有万余名学校毕业生扎根,撑起中国建陶业的一片蓝天。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广受社会欢迎,并造就了一大批著名陶瓷艺术家、设计师、科技领军人物和企业家,创造了科达机电、箭牌、金意陶、简一陶瓷、欧神诺、道氏制釉等一批陶瓷著名品牌,在建陶领域冲击国际品牌,深刻影响着中国陶瓷业的发展,被业界誉为“陶瓷黄埔”,形成了独特的“陶院现象”。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学校将始终坚持“陶瓷大学服务陶瓷”,立足江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紧紧抓住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机遇,更加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和陶瓷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优势,加快建设高水本科教育和一流学科建设,朝着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陶瓷大学而努力奋进!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